环境健康安全
05月
2025
解码天津港绿色转型发展之路
■★★“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。”王志力告诉记者,未来■◆◆,天津港集团将持续深化港口绿色转型■★,协同推进减污降碳,加强智慧监管与生态修复,奋力打造以人为本★★◆、安全健康、环境友好的世界一流绿色港口◆■◆★■■,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◆★■,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★■。
2022年■■■◆,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公司荣获◆◆★◆“碳中和评价证书◆■”★★,成为全球首个★★“智慧零碳★■”码头。此后,天津港集团滚装板块也实现了“零碳■★◆★■”运营,太平洋码头更是成为全国首个获评“五星级绿色港口”的传统集装箱码头■★■■★。
2024年,天津港集团首次开展港区鸟类专项调查,布设9条样线科,其中涉禽类占比超四成,监测到包括大杓鹬、白腰杓鹬◆★★■★★、白琵鹭■★★、黑翅鸢★■■★、白腹鹞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。
“码头的电力供应全部来自‘风光储荷一体化’系统◆■◆★★■,让货物装卸■■、转运、堆放等实现了100%使用电能■■■◆、电能100%为绿电◆■◆、绿电100%自产自足。★★■■◆★”陈艳萍介绍。
据介绍,这一系统搭载世界先进的水质自动监测仪器,利用生物多样性监测★★■、悬浮物水色卫星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★★■■,采用自动化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■■,监测水体理化指标◆■、生物指标◆■■,从空中、水面、水下3个立体层次,全面掌握各港区码头海域■◆◆■、重要航道全域的海洋水质及生态情况★★■★,实现海洋水质实时监测与预警。
天津港集团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,实施生态治理科技创新★■,建成了全国首个港口海洋水环境智慧监测系统。
王志力介绍,这两个实验均显示◆★■■,种植碱蓬草等盐碱地耐盐的植物是可行的,不仅能有效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◆★,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◆★★★◆,提高土壤中氮、磷、钾的含量◆◆,还能对重金属有一定的吸收作用◆◆★◆。
当下,通过搭建全国港口首个生态环境大气智能监测平台◆★◆◆,天津港集团已经实现了对区域内139个监测点环保指标全覆盖实时监测◆◆,将环境空气质量与现场作业进行及时有效衔接。根据监测数据,2024年,天津港区域PM2■★.5浓度较2020年下降15★■.6%,优良天数比例提升6.9个百分点。
2022年底,天津港集团提出并实施“153工程”,推动岸线生态保护修复和地生态治理★◆,促进海岸生态系统良性循环★◆◆◆,实现海岸带服务功能及经济可持续发展。
港口是基础性、枢纽型设施,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◆★■★◆★。时下,在渤海湾的怀抱中,作为京津冀★◆★★★“海上门户◆■★◆■■”的天津港焕发着勃勃生机◆■★,车来船往,自动化桥吊起起落落,一派繁忙景象,吞吐间尽显万汇交融的磅礴气势◆★。
天津港港区,天蓝海碧、风和日丽■■★,海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,一艘艘巨轮往来穿梭。
站在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观景平台上放眼望去,只见赤橙黄绿青蓝紫,眼前的七彩码头让人耳目一新。远处高大的风车巍然屹立,风叶徐徐转动,不断地输出清洁电能……在这里◆◆■★■,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与天津港集团携手合作,打造了“风光储荷一体化◆★■◆■◆”绿色能源系统。
天津港集团环保管理部经理王志力告诉记者★★★◆★,他们积极开展“两类★★★”入海排口溯源排查清理,严格入海排污口管理■★■◆◆◆,直排海污染源稳定保持100%达标排放;强化污水处理设施配置■◆★◆◆,提升非常规水源利用率,对南疆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改造,引入先进的生物处理工艺■◆★,使其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,不仅能够处理港区日常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◆■★■★★,还能对船舶含油污水等复杂污水进行有效净化,确保经处理后的污水稳定达到排放标准后才排入海域。同时,专业化干散货码头雨污水回用率达100%,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污水回用率达90%;坚决落实“871”重大生态工程,加强海岸线生态综合治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■■■★。
一直以来■■★★■★,港口被视作用能大户。天津港集团科工管理部副总经理陈艳萍告诉记者◆★◆,传统港口作业依靠大量燃油设备■★■◆★★,装卸机械昼夜轰鸣,耗能巨大。
每到周末,到东疆沙滩景区和亲海公园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,看碧海、拾海贝■★★◆◆◆、寻螃蟹★◆◆■◆、玩沙坑■★■★◆,亲近自然,其乐融融。
陈艳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按照这个码头250万标准箱的吞吐量计算,如果全部达产,预计用电为5000多万千瓦时■◆。这个码头附近的5台发电风机每年共可发电5660万千瓦时,此外还配备了2★■◆.88兆瓦分布式光伏板■■■◆。目前来看,它的发电量能满足其全部生产生活的需要■★。
对此,天津港集团开展了一系列战略布局,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港口,而◆◆★★◆“零碳码头”的打造正是其中的一大亮点。
“通过◆■◆■◆★‘公转铁+散改集◆◆◆★’运输方式转型,天津港每年减少柴油车运输200万次以上,粉尘污染明显下降,有效减少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★★■■■。”王志力说★★■◆★◆,目前,南疆铁路扩容工程已经顺利投用◆■,年新增运力达1000万吨,助推“公转铁◆■◆◆”升级◆★。
王志力告诉记者,今年是“153工程”实施的第三年,已治理总面积超过990万平方米,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,部分区域“盐碱荒滩★■★■”变为生机勃勃的“红海滩”。
优化调整运输结构也是天津港集团开展大气治理的“关键一招”。王志力表示◆■,一方面■◆★■■◆,全面淘汰高排放设备◆◆★★,目前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全部达到国三排放水平,低排放港作机械占比达100%,其中电动化比例超过57%;另一方面◆★★■◆,新能源车辆广泛应用,各集装箱码头场内新能源倒运车辆占比达100%◆◆★★,干散货■■■■、件杂货码头协议车队新能源车辆占比超80%,焦炭货类短倒实现100%清洁运输■■★★★■。
依托智慧监测系统,全面掌握天津港集团港区水质与生物多样性现状。数据显示,2024年,19项水质指标中超70%达到二、三类标准◆■■◆■,海域内浮游植物47种,浮游动物39种,底栖动物40种,游泳动物39种◆■,各类生物的种类数量尚可,水生生物种类丰富。
近年来,天津港集团大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■■,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和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。
■■■“‘智慧零碳■★◆★’码头通过‘风机+光伏’绿色能源系统实现码头生产全过程绿色能源的自给自足。”陈艳萍表示,目前天津港集团在绿色电力方面实现了10个应用场景,满足了零碳标准,这样的做法,不仅在国内港口中处于领先地位,而且在全球港口中也是遥遥领先。
过去■■■★◆,港口大宗散货现场作业会产生扬尘,大家总结了“四黑★■★◆★★”的顺口溜,即“人黑、车黑■★★★■、树黑★■■★、灯杆黑”■◆■★,生动地描述了当时港区作业环境的恶劣。
天津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,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★◆★■,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,紧靠渤海湾湾底■■◆。一方面,海水自净能力相对较弱;另一方面★◆■★■★,海河流域内主要河流均从天津入海,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最前沿和主战场。
★★■■◆“未来二到五年内■◆,天津港集团的绿电将满足东疆港区的零碳标准。■★◆★★◆”陈艳萍表示■★■★,今年,全国首个防波堤风电项目在天津港建成投产■■★,全港年发绿电能力达3亿千瓦时■◆■★。目前,天津港集团分3步实施:已经建成零碳码头◆◆★■★★,积极推进低碳港区◆★◆■★★、低碳港口建设,最终实现整个天津港的零碳排放。
一片片碱蓬草蓬勃生长◆■◆★◆,它们不仅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更是天津港集团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。王志力告诉记者,天津港区域属于天津市滨海盐土区★■★,物理形状差、通透性不良,板结和次生盐渍化情况严重,这种土质被称为“绿化禁区”。同时★★◆,港口很多地方是人工推填的,土壤含的盐碱成分比较高,不利于植物生长。
■◆■“红海滩”不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◆■■■◆★,还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■■。每年春秋两季,◆■■◆◆■“红海滩◆★■◆★”便成了候鸟迁徙途中的热门停歇地◆■★■,众多候鸟长途跋涉后,纷纷选择在此落脚。天空中,排成整齐队列的大雁身姿矫健◆◆,它们扇动着有力的翅膀,发出阵阵长鸣;身形小巧的白鹭★◆★,姿态优雅,轻盈地降落在滩涂之上……
同时,天津港集团全面推进扬尘治理■◆★★■◆,干散货码头实施“四白”长效管理机制■◆★■,提高扬尘管控标准,各环节严格落实◆◆“六个百分之百■■■◆■”措施,开展煤码头绿色智慧专业化码头示范工程,汇盛码头17万平方米堆场优化调整,粉尘污染明显下降■◆◆。
这独特的景致,既能感受到现代化工业的蓬勃力量◆★,又能领略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壮美■★■,也见证着天津港集团在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实践中◆★,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,找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。
天津港集团主动担负起京津冀“蓝天保卫战■◆★”的环保责任◆★■,从系统治理、多点发力,聚焦移动源治理■◆■。2017年开始■■◆,天津港率先在全国港口中全面叫停汽车运煤,推进大宗散货由公路运输转为铁路运输,由散货运输转为集装箱运输,率先打造“公转铁”“散改集”双示范港口,铁矿石铁路运输占比超过70%,居于全国沿海港口前列。
暮春时节,阳光和煦,天津港种植的碱蓬草悄然长出地面。“每年四五月◆■★■◆★,碱蓬草以绿色姿态示人,经过半年生长■◆■★◆,到了深秋,就形成了大片火红色的湿地景观,其态如锦◆◆、其焰似火,远远望去宛若一块巨大的‘红地毯’■◆,空中成群结队的鸥鸟不时地掠过,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。”王志力说。
王志力说:“随着生态保护修复治理◆■◆■,我们港区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,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稳定,越来越多的鸟儿成了常客■★★★◆。◆◆◆★”
为了让盐碱滩涂★★■★◆“活起来◆■★”,天津港集团按照“宜水则水、宜绿则绿■◆◆★◆◆”的原则,因土施治,通过科学测量、专业分析和筛选◆◆,最终确定种植碱蓬草■◆。2019年,天津港集团在临港港区20万平方米的区域地块进行初步探索◆★,种植了碱蓬草等耐盐植物。2022年■★◆◆■★,他们又在北疆港区8.9万平方米的高盐土地上进行试验,同样种植了碱蓬草等耐盐植物。